2019年4月2日蔚山现代首尔FC:2011年度“兩德”模范——張瓊
2012-10-09 10:44 來源:開州日報 編輯:楊剛 評論2條人參與
蔚山现代队 www.okvrkn.com.cn 精彩語錄
“茫茫人海,人與人相遇相識就是一種緣分,我會倍加珍惜這份緣分,盡我最大的努力照顧好他們,讓他們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時享受到愛的溫暖。”
張瓊在病房細心照料病人。
“她是一個孝順的女兒”、“她是一個盡職的護士。”“她是我們心里最偉大的‘媽媽’。”這是日前記者采訪張瓊時聽到大家對她的由衷稱贊,而這也正是她在縣中醫院默默工作28年的真實寫照。
繼父說:她是孝順的女兒
孝順父母天經地義。而要在20多年里像親生女兒一樣照顧與自己沒有一點血緣關系的“父母”,這在常人看來就會不可思議,然而,張瓊卻這樣做了。
原來在張瓊5歲時,他的父親因病去世。堅強的母親一個人承擔起了養育張瓊的重任。
張瓊15歲那年,媽媽重新組建了家庭。“繼父對媽媽和我都很好,讓我享受到了久違的‘父愛’。”張瓊告訴記者,那時她正在讀初中,繼父為了讓她安心學習,從不讓她做一點家務,好吃的、好穿的都是盡量滿足她。
然而好景不長,就在張瓊31歲那年,媽媽又離開了她。
“我現在住在你們一起有點不合適,我還是搬出去住好一點。”繼父有了自己的想法。
“媽媽去世了,可你還是我的‘父親’,不管怎樣我一定會照顧你的。”對于繼父的想法,張瓊堅決反對。
為了讓繼父從失去母親的悲痛中早點走出來,1997年,張瓊又四處托人幫繼父找了一個老伴。
“我嫁到張家也有10多年了,這10幾年里,張瓊就像親生女兒一樣照顧我。”張瓊的繼母黃代珍滿含熱淚對記者說,這真是我上輩子修來的福氣,白撿了這么好的一個“女兒”。
據黃代珍介紹,她現在年齡大了,又患上了內風濕病,行動十分不便,是張瓊每天忙前忙后地照顧,才讓她的晚年生活得很幸福。
病人說:她是盡職的護士
在縣中醫院至今還保存著一封已經發黃的信件,上面寫道:“你們的護士長對人太好了,比我自己的女兒還貼心。”信中所寫的這位護士長就是張瓊。
“這是2001年的事了。”張瓊告訴記者,患者廖謀學在她們科室住院期間,她發現廖謀學睡在病床上很孤單,身邊沒有人陪伴,于是就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廖謀學的任務。
“他的兒女都不在身邊,住院總得有人照顧吧!”說起這件事,張瓊覺得這是她應該做的。而這樣的事,張瓊自己也記不清做了多個件。
據了解,去年5月,義和鎮同治村4組84歲高齡老人吳名林患前列腺增生住院,因老人無兒無女,住院無人陪護生活又不能自理,張瓊就主動照顧老人。半個多月里,她幫老人打水洗漱、協助老人入廁,掏錢為老人買飯菜……一直到老人病愈出院。
“你是一個大好人,我一輩子都記得你。”老人出院那天,拉著張瓊的手久久不肯放下。
“茫茫人海,人與人相遇相識就是一種緣分,我會倍加珍惜這份緣分,盡我最大的努力照顧好他們,讓他們在備受病痛折磨的同時享受到愛的溫暖。”張瓊說,護士照顧病人也是天經地義的事。
同事說:她是最好的“媽媽”
“張媽,我現在去給6號病床的病人上藥。”“張媽,三號床的患者想買一張毛巾,過一會我去幫她買一下。”在采訪中,記者發現不少年輕護士都親切的將張瓊稱為“張媽”。
“現在我們科室有十幾個護士,都是一些年輕人,我是年齡最大的,所以她們都叫我‘張媽’。”張瓊笑著對記者說。
“我們叫她‘張媽’可不是因為她年齡大喲,而是她真的像我們的媽媽一樣。”護士楊群對記者說,“張媽”在工作中對她們十分嚴格,但在生活上對她們總是關愛有加。
楊群告訴記者,她2006年從學校畢業就到了中醫院上班,分到了“張媽”這個科室。由于她是外地人,在開縣沒有一個親人,感到十分寂寞,幾次都想離開開縣回老家上班,是“張媽”讓她最終留了下來。
“那段時間,‘張媽’只要一有空就會帶我到她家去玩,帶著我逛街。走在外面,一遇到‘張媽’的熟人都會問,這是你的女兒嗎?”楊群告訴記者,她都記不清在“張媽”家吃了多少頓飯了。
“這些小姑娘,跟我女兒年齡差不多,在我心中她們就像是我的女兒。”張瓊說,看到她們工作有了進步她就會高興,要是誰在工作中犯了錯誤,她也會嚴厲批評的。
(記者 郭小勇 見習記者 李強 文/圖)